2020-04-16
阅览人数: 3597

(繁) 互聯網醫療是否已進入下半場爆發期?

(繁) 最近,平安好醫生(1833)的好消息不斷,譬如早前正式開通了與湖北省的綫上醫保系統,而今天公司宣佈收到全球最大的家庭醫生組織WONCA頒發的認證證書,WONCA將平安好醫生的AI系統評定為最高級別。這在全球尚屬首次,標誌著中國智造AI醫療技術與國際接軌,也代表了平安好醫生AI系統達到世界AI醫療技術的最高水平。據悉,WONCA(The World Organization of Family Doctors,世界家庭醫生組織)是當今全球最大的家庭醫生的學術組織,是世界衛生組織(WHO)在社區衛生方面的高級顧問與工作夥伴。目前WONCA已經發展成118個成員組織,遍佈全世界131個國家和地區,覆蓋世界90%以上的人口,有50萬名家庭醫生加入了該組織。

股價也接連創出新高,作爲一直持有的股東,股價上揚當然是可喜的事;但是,我認爲這次疫情的推助絕對是令到市民更瞭解到互聯網醫療的價值,但是在公司層面要想達到盈利,無論盈利模式或者整個行業生態還應該要再走上一段路,不宜對業績提升過高的預期。

股價上升是對股東是好事,但是也伴隨著風險的提高,又或者是市場的過高預期,這點我們作爲長綫投資者不能不防。而且配合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,是同樣互聯網醫療平臺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的訪談,他提到一些重點内容,值得我們深思:

//     2020年互聯網醫療健康不會出現大爆發,主要有三個理由:

第一,技術尚未突破。因為用戶在居家環境中很難拿到有意義的醫療級別的數據,只有真正拿到這些數據,當技術真正得到突破,我們可以在家裡將血尿常規、心電胸片、肝功腎功等項目全部基本完成,可以通過可穿戴、甚至可植入的設備完成,那時,我覺得移動醫療才算真正移動起來了,但現在的技術還達不到這一點。所以我覺得整個互聯網醫療健康行業出現拐點和大爆發還為時尚早,我們還是應該保持一個比較理性的預期。

第二,政策有待鬆綁。最近政府陸續出台了很多鼓勵互聯網醫療的行業政策,這是好事情,對行業絶對是利好,但是在醫療領域,利好行業不等於利好企業。它利好的是誰呢?是公立醫院,或者是納入醫保的醫療機構,而不是互聯網醫療企業。

首先看醫療側。目前互聯網醫療的收費標準對標的是門診收費標準,可報銷的額度很低,因為醫保的總額有限。醫保對於互聯網醫療支付的原則是與線下服務相一致,你必須依託於一個實體醫療機構才能刷醫保、報銷網上諮詢費用。但是醫院也在吃醫保這塊蛋糕,他們也在做自己的互聯網醫院。醫保又是屬地化管理,異地醫保現在開通的也只有大病,連門診都沒有,報銷的人數也非常有限,所以指望這樣一個政策能夠讓整個行業出現爆發是不可能的。

再看藥品側。因為異地現在也可以線上刷醫保買藥了,這對藥品側是不是利好呢?也不是。一是醫保總額還是有限的,很難支持大規模線上刷醫保買藥;二是醫保的支付也是跟線下的定點藥店綁定,如果藥店自己開辦一家互聯網醫院,當然沒問題,但如果第三方企業想去跟線下藥店分享醫保的額度,難度相當大。三是醫保的屬地化管理使得異地醫保無法在藥店打通。所以在醫療側和藥品側,醫保政策對企業的利好都不大,更多還是利好醫療機構和藥店,當然他們也是行業的組成部分,所以這個說法沒有錯:利好行業但是沒有利好企業。

以禁止線上首診為例,現在所有的互聯網醫院都禁止線上首診,注意這是一條禁令。可是在這次疫情中,所有參與在線問診的互聯網公司都犯規了。為什麼?疫情期間,很多線下門診、醫療機構都關了,怎麼可能讓線下先完成首診再到線上複診呢?這是不可能的。所以在線首診這個禁令實際已經完全被打破了,到今天為止,幾百萬的線上諮詢問診沒有聽說出現醫療事故。我們回頭想一想,禁止線上首診這個禁令是不是不合理呢?如果它是一個合理的政策,為什麼所有的機構都違規,或者都冒著違規的風險來幹這件事呢?所以我們期待著,隨著國家對互聯網醫療功能產生越來越多新的認知,未來做出更多的改變。

第三,醫療是低頻行為。像疫情這種偶發事件帶來的關注度,不太可能會帶來一個根本的、持久不變的爆發式增長。所以疫情過後,各地的醫療機構、門診、醫院重新開張,線上服務又會回歸到正常水平,疾病還是會回歸到線下的服務場景中,但是民眾對於健康生活的重視程度肯定會比以前高。就像我們前段時候看到的,家用的消殺用品、嬰兒食品等的銷量比之前有大幅度的增加。其他一些生活用品,如皮膚護理、口腔護理、美妝、藥妝相比之前,都有大幅度下滑。可以看到,民眾對於保護性的,家用的保護類產品會更加關注。當然疫情過後可能還會不一樣,到時候我們再看。//

高頻業務 vs. 低頻業務

於我來説,疫情過後確實某部分醫療需求會隨著綫下重新開放而減退,但是我又不覺得這會完全回到疫情之前的情況,始終有部分需求會因爲嘗試過互聯網服務而作出消費習慣的改變;其次,我依然認爲互聯網醫療在内地有其社會功能的存在價值,因此政府未來大方向應該還是逐步放開,關鍵是哪些公司能夠更好滿足到社會市民的需求,哪家公司便能獲得更高的盈利價值。

如果我們把互聯網醫療簡單作二分法,應該可以為綫上問診及醫療電商兩部分,綫上問診確實是相對上低頻,而電商則是高頻,而阿里健康(241)爲首的公司則占據了高頻業務,而看上來別的公司要想在電商領域擊敗阿里應當較難,更遑論本身阿里旗下本身有這麽多平臺去拉動消費者在内消費,而市場也很明確地看到這一點,阿里健康的護城河比很多人想象要高,因而縱使盈利不高,市值已不小了。而平安好醫生主打綫上問診,這方面則是低頻業務,平常人也不會經常需要看醫生吧,如何透過低頻業務去賺錢,又或者如何運用此業務作爲引子,來利用其它商業模式去實現盈利是其困難點。

且行且觀察吧,畢竟羅馬也不是第一天建成的,我們只能摸著石頭過路,再定期審視公司的發展情況再作判斷。

(筆者或其客戶持有平安好醫生及阿里健康,並隨時買入及賣出)

作者洪龍荃,博立聯合創辦人、基金經理、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

 

中原博立

发表意见...

談談微創醫療(853)剛成功再融資的「微創心通」 - 中原博立

2022-04-12 05:28

[…] 高瓴資本不止入股微創心通,於3月6日亦以6.45億港元,每股約$13.51增持微創醫療至6.61%。如4月18日文章(按此重溫)提到微創醫療可算是醫療器械的綜合企業,心臟 瓣膜為新業務,而微創心通正是從事研發、生產和銷售治療瓣膜性心臟病的醫療器械全套解决方案。 […]

再談微創醫療(853) - 中原博立

2022-04-13 10:08

[…] 微創心通IPO會為其大股東微創醫療(853)釋放價值,後者股價會受惠,近日股價創新高(下圖源自港股360)已開始作出反映,但心臟瓣膜始終為眾多業務的其中一個,分析微創醫療,還需看更多。上月中已為微創醫療的業績作基本分析(按此重溫),提到其業務包括心血管介入產品、骨科醫療器械、心律 管理、大動脈及 外周血管介入 產品、神經介入 產品、外科醫療 器械、心臟 瓣膜等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