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-07-11
阅览人数: 2711

(繁) 不做:讓投資更聚焦的「減法」思考

(繁) 投資市場內選擇眾多,我們並不需要對每家公司、每個行業均瞭如止掌,因爲這牽涉到巴菲特一直提倡的「能力圈」,我們很難對所有行業或公司均有獨到的看法(Edge);很多時候「能力圈」的範圍有多大,往往是結合到個人之成長經驗、學歷、興趣等因素,在隨著時間演變慢慢推敲而成的。

入行之初,從分析員開始展開行業生涯,起初師傅安排給我的定位為Generalist,意思是希望我每個板塊也去研究、尋找投資機會,而不是單一地做一個Sector Analyst。於是,我在最初的兩、三年什麽行業也看,煤炭、基建、地產、消費等均均看過一遍。其後,我慢慢明白師傅的心意,他是不希望打從開始便爲我設限及定位,反而是希望我在看不同行業的過程中慢慢發掘自己的興趣和「能力圈」,從廣闊分散再到聚焦收窄。因此,這是一個從做加法的過程變爲做減法,慢慢聚焦在自己有Edge的兩至三個行業,就如自己現在主力看消費股(包含新經濟)、醫藥股等行業。

除了看行業以外,現時我在看公司時也是做減法,因為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,香港上市公司日益增多,不會是每一家也具備投資價值、也不會是每一個行業也是優秀賽道、也不會是每一個行業自己也能理解其中投資邏輯,其中再期望在篩選後的名單尋找幾家優秀投資標的。

以我一直鍾愛的醫藥板塊為例,我不希望是賺取投機的金錢,我希望的是賺取公司的長期成長、複式增長帶來的利潤,因此我們主力投資三個細分行業賽道,包括創新藥公司(在未來5-10年有機會創造First-in-class產品)、投資醫療器械公司(未來受惠國產替代、 滲透率提升及開展海外市場)及醫藥藥物研究CRO公司(受惠研發開支上升)等。

在精選細分行業賽道後,我再做一次減法。例如在藥物公司裡,大部分只做仿製藥的不投、缺乏巨大創新能力的不投、研發速度跟不上頭部公司的不投、產品難以成為市場主流的不投、只懂盲目收購熱點的不投、團隊激勵機制/内部管理不善的不投、大股東只顧個人利益而捨棄小股東的不投等。這樣篩選下來的只會剩下一些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企業,譬如信達生物、百濟神州等公司。他們均是處於優秀的行業賽道、而且自身具備強勁競爭力,將來有望在成為行業內的標竿企業。

抱歉我們寧願用高一點的價錢,也絕不買入低估平庸之公司,因為一時的稍稍昂貴,也會隨著時間、隨著公司的優秀成長而變得便宜。反而那些低估平庸之公司,時間只會是他們的敵人,今日的「低估」,會迎來日後的「高估」,股價和估值也只會一路向下走。

投資框架是需要不斷被完善、被改進,就像以往武俠小說中的主人翁如要想練習上佳武功,或成爲真正的武林高手,就只能夠不斷花精神去鑽研,這是一個終生過程,投資亦如是。

 

作者洪龍荃,博立聯合創辦人、基金經理、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

中原博立

发表意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