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兩大國際烈酒集團看消費者喝酒趨勢 (經濟一週「博立群股」專欄) - 中原博立
從兩大國際烈酒集團看消費者喝酒趨勢 (經濟一週「博立群股」專欄)

從兩大國際烈酒集團看消費者喝酒趨勢 (經濟一週「博立群股」專欄)

Diageo plc (DGE.LON)及Pernod Ricard (RI.PA)為國際兩大烈酒生產集團。Diageo旗下的著名品牌包括蘇格蘭威士忌Johnnie Walker、黑啤酒Guinness、琴酒Tanqueray等,而Pernod Ricard旗下的著名品牌則包括Absolut Vodka、Chivas威士忌、Jameson威士忌等,銷往世界各地,主要市場均是歐美和亞洲地區。

和中國啤酒行業邁向高端化的情況類似,隨著全球各地中產人數增加以及消費者對健康有所追求,整個酒類行業的主要消費趨勢為「人們沒有喝得更多,而是喝得更好」。同時以美國為例在過往一段長時間裡,烈酒一直在搶佔紅酒和啤酒等酒類旳市場份額。因此兩間國際烈酒集團均採取了相當接近的策略,例如Diageo就在2018年出售了大量較低檔次的酒類品牌,專注於高端烈酒的發展,尤其是龍舌蘭酒、蘇格蘭威士忌、琴酒這些增長較快的酒類。現時高端及以上的品牌分別佔到Diageo和Pernod Ricard總收入的接近六成和八成。

翻閱一些期刊資料時,發現到兩間集團在很久之前有一些有趣的合作歷史。在2001年,原本Pernod Ricard甚至不是全球三大烈酒集團之一,在兩次大規模收購都得到Diageo的支持,最後躍升為全球第二。例如該年Pernod Ricard與Diageo聯手以82億美元收購加拿大著名酒廠Seagram,瓜分旗下品牌。幾年後Pernod Ricard聯同美國Fortune Brands公司收購全球第二大烈酒集團Allied Domecq時,Diageo亦有條件地(例如獲得收購另一間酒廠的選擇權)作出幫忙。Diageo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避免自行收購時引發有關壟斷的監管。儘管商場如戰場是普遍真理,但也總有一些例外情況,無論採取正面競爭或雙贏的戰略,最終目的其實還是對自身利益的考量。

對於美國潛在的經濟衰退以及消費者支出趨向謹慎的擔憂,Diageo管理層曾在2022年度業績會上表示,美國60%的消費來自年收入8萬美元以上的家庭,加上消費者平均消費烈酒的頻率其實並不高,每年大約5至7次,每年消費額大約300美元左右,同時產品組合中仍有相對沒那麼高端的品牌作承接,因此業務有一定抗逆力。再翻看Diageo及Pernod Ricard過往的年報,會發現中斷社交聚會似乎比起經濟的波動更能造成打擊。年報資料顯示Diageo在金融海嘯前後收入的業績仍在持續增長,Pernod Ricard也只是出現過輕微下跌,但是在疫情剛出現的2020年度兩個集團的收入均下跌了大約8%。

在財務數據方面兩間集團亦是何其相似。包括相近的未來收入增長指引(中單位數例如4至7%的範圍)、高於歷史平均的資本支出佔收入比例(7%)、非常接近的營運利潤率(截止6月30日止的2022年度Pernold Ricard為28.3%、Diageo為28.5%)、甚至是相似的估值(截止2023年5月4日,23-24倍的TTM動態市盈率)。

除了國際烈酒集團,也看過一些國際食品集團例如Hershey(HSY)、Mondelez(MDLZ),從它們身上尋找到相似的規律: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後,就較少以自行研發及營銷新產品為主線,而是透過不斷收購熱門的品牌壯大業務,最終集團擁有豐富的品牌組合以及具備地域多元化的特點。這在消費類別的企業似乎更為明顯,因為不管是啤酒、食品或化妝品,消費者的需求均是多樣化的。而收購的話就無可避免需要更大程度地以資本家的視角思考。「好的企業家必須同時要是個好的資本家」,忘了這句話的出處,但看來似乎是正確的。

洪龍荃,持證監會持牌人士,博立聯合創辦人/中原資產管理投資總監
卓穎姿,持證監會持牌人士,博立研究團隊/中原資產管理分析員
執筆之時,筆者及其客戶持有Mondelez(MDLZ)

中原博立

「博立」品牌,由兩位知名及經驗豐富的投資總監 - Michael Kan 簡志健 和 Larry Hung 洪龍荃共同創立。他們除以價值投資為基礎,更重視公司的商業模式、企業文化及增長潛力,致力發掘可持續增長且有機會被重估價值的公司。他們非常重視公司質素,勤於公司專訪,深信投資決策應該根據基本研究及分析而決定。他們也極其重視風險控制及操作紀律,投資風格經歷多年實戰的驗證,長綫回報傲人。

中原「博立」全權委託投資組合管理服務